讀《人間詞話》,尋美學之境界
來源:宜昌北所 作者:鄒勇 發布時間:2023年02月17日 11:24:54
品《人間詞話》之韻味,賞詩詞之翩躚意境,所謂“詞話”,承“詩話”而來,即是對詞的評論。其特點可從“話”字看出,“話”不是文,而是日常之語,是即興而發的觀點,所以詞話具有一定的“隨意性”和“主觀性”。
在《人間詞話》中,王國維對詞作評論的內容和形式上任才而為,不受既有成見的約束,個人愛憎鮮明地躍蕩于言語之間,對于所評論的作者之愛憎,對于作品高低之贊諷都有所體現。如他對于馮延已的推崇備至,對于南宋詞人的整體性否定,再如對于與他同時代學詞者的嘲笑。作者自身的喜好,幾乎超出了學術著作的范疇而變為睥睨一切隨心而動的文學創作。雖然作者的主觀看法具有一定的隨意性,但酣暢淋漓、快意愛憎隨作者在詞海暢游一番,又何嘗不是美的享受呢?
《人間詞話》的開篇則是本書的核心——境界。書中對于“境界”的闡發,承續中國古代相關理論之精華,又參照西方文藝理論的新眼光,形成了完整而深刻的認識。書中對于詞人和作品的具體闡述,也同樣隨處可見精道獨特之筆。他談到了“詞以境界為最上”,闡述境界的內涵——寫“真景物、真情感”,以“境界說”引導讀者關注到詞作之所以美的本質上來,使閱讀后縹緲不可捉摸的“回味”,找到了具體可感的落腳點。
印象最深刻的是,王國維提及到了人生的三個境界,一是“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西樓,望盡天涯路”的理想境界,即要放高遠眺,確立高遠目標;二是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”的奮斗境界,即不懼艱難,持之以恒;三是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的收獲境界,即經過了苦苦奮斗,或許仍舊疑惑,但理想之地總會如約而至,這是實現目標的最終境界。王國維對其詞的解釋并沒有按照作者本來的意思,而是一種“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無窮的引發”,如“昨夜西風凋碧樹”寫的是離別相思的愁苦”,他卻認為這是成就人生事業的第一境界,雖是“斷章取義”,但其論斷方法巧妙而恰到好處,道出了人生之真諦,表現出了他對詞的生命感悟能力。人生三境界,大師之言,妙哉!
在此書,王國維于具體的元代作家的論述之中,暗含了他的一種文學觀念:一代有一代之文學。并舉出了歐陽修、秦觀的詩不如詞的事實,證明了“人各有能有不能”的真實性。個人的能與不能,恰是“一代有一代之文學”在個體中的體現。二者相互映襯,以見其真。既符合文學事實和文學發展的規律;又再次體現出了他詞學批評之天馬行空的主觀特性。
王國維的《人間詞話》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,書中既有他的理性思考,又有他的主觀看法。他用一根精巧的繡花針,疏朗有致地把詞與美學境界繡在一起,為中國近代文學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“后花園”,生機盎然,言有盡而意無窮。
- 上一篇:讀《科學照進現實》有感
- 下一篇: 曲徑通幽處,惟從容者強——讀《論語》有感
友情鏈接:
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
湖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
湖北省紀委監委
高速公路網站